评论:张艺谋需好电影证明“大师级”,,张艺谋对国产电影已不

网友投稿于: 多文娱乐 分类: 港台明星 发布时间: 2018-10-02 07:56:16

  电影作品不应该是标准化的流水作业,当了无新意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也是日暮西山,不少中国电影人集体迷失在流量、IP、票房、增量市场这些热门词汇间。

▲《影》剧照。▲《影》剧照。

  文| 彭洪武

  “八十年代,谈恋爱都得拿本弗洛伊德,全民都在谈文化,哪像今天都在谈票房。那个年代对于电影来说,也是没有杂念的,纯创作。现在作为一个导演一个编剧,拍一个电影没有杂念,我都不信。第五代导演当年在各大电影节上摘金夺银,逢奖必拿的时代过去了。不是我们的水平退步了,是他们的眼光变了。”

  ——张艺谋

  1.靠堆砌文化符号拍电影是回春大法,也是遮羞布

  其实各大电影节评委们的眼光并没有变,任何电影节的最高评判标准都关乎人性的光芒、人类文明的多样化、电影语言的创新度、想象力的拓展。而很多华语电影最缺的正是人性、人文、人道,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个体,在不少电影中大都是纸人般的存在。

  2000年王朔曾说“张艺谋就是个搞装修的,大师原创力不够,但是匠心独具,巨匠,当得起。”这话自然很刻薄,其实那会张艺谋还是一个把电影当作品拍的导演,他的电影美学尚没套路化,大红大绿的也还算过眼。

  如果说陈凯歌这些年执念于古装奇幻,张艺谋则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从不坚守阵地,极其善变,其电影视角也是忽东忽西。也没有独属于自已的一套电影语言。表面上谦和,然则也频频醉心于对架空历史的随意改编。

  反映到电影上就是想表达得太多,私货太多,杂念太多。电影越来越往假大空的方向走还不自知。其实张艺谋多拿些时间去搞实景演出更好,只要场面大、够热闹,再稍加点内涵,赚钱比电影容易多了。

  大师离场的不少电影低智化已令人发指。历史片就是尔虞我诈的宫斗,青春片就是逃学+堕胎,战争片就是“杀鬼子”,爱情片就是渣男遇贱女。不是人心险恶就是岁月静好,除了尴笑就是傻乐。大师也无力拨云见日,只能随波逐流还生怕掉队。

  年近70岁的张艺谋这次新片被人称道的是东方美学四溢,中国风美不胜收。但阴阳太极、水墨丹青、古琴国乐,这些古文化符号的堆砌,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。很多时候,不少电影人在创作上遭遇瓶颈时,会祭出传统文化瑰宝的大旗,但这并非万能。

  2.新锐势力攻势凌厉,对电影老炮们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

  21世纪以来,华语电影一旦缺少文学的滋养,包括张艺谋的电影大都不尽人意,比如《十面埋伏》、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、《三枪》、《长城》。从《英雄》开始,张艺谋可能再也不在乎民间的口碑、媒体的意见、同行的看法。常年深居简出,太缺乏人间的烟火气。

  姜文《邪不压正》在票房上的失利,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人文关怀,缺失引爆公众情绪的话题。同样这些年张艺谋电影也有着同样的问题。

  自从《幸福时光》之后,18年来张艺谋只有两部当代题材的电影(《山楂树之恋》和《归来》,《千里走单骑》的主演是日本人,跟中国现实无关),且年代离现在有三十年以上,这多少有点不正常吧。

  华语电影这几年正处在一个转折期,有想跳上资本战车的,有趟着浑水摸鱼的,有想搞一把几十亿的高票房,大师们的心都乱糟糟的。但是在这混乱的局面之下,新锐势力其攻势之凌厉,对老炮们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
  观影群体也在逐步走向成熟,没有实打实的干货,很难搞定新生代的影迷。什么参演阵容、导演名气、宏大场面、好莱坞制作班底、反复打磨的剧本,都只是一个电影能卖的基础,并不是高票房的必然。

  尤其是传统媒体(电视、报刊杂志)对电影票房的影响越来越小,民间舆论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,包括那些电影上映后的各类影评,我说的影评不是职业影评,而是那种非专业的、但是能写出令人信服的、有独到见解的“临时影评人”。再加上各色意见领袖在豆瓣、微博、

多文娱乐(luodw.com)简评:张艺谋对国产电影已不那么重要,反而张艺谋太需要一部高水准高票房的电影来证明自己的大师价值。

文章来自网友分享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!